沈帥青:從小事中入手 睡得好有辦法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8/11/15 00:10

分享:

分享:

作者Facebook專頁

加州大學最新研究顯示,最影響孩子睡眠質素的,不是手機而是床褥。睡眠質素直接影響成績,本地學生因睡得差更衍生多種精神及身體疾病,教育者及家長皆需由政策及小處着手改善。

加州大學心理系教授Adriana Galván在一項涉及來自洛杉磯不同社會階層的少年的實驗當中,透過監測腦部活動,發現對睡眠質素最具影響力的,不是床邊有沒有手機,而是床上用品如枕頭、被褥等是否適合自己。

至於何謂最理想的床上用品,例如枕頭應該是較硬或較軟,Galván則表示因人而異。睡眠質素直接影響成績,睡眠不足的少年行為更衝動,家境愈貧窮則睡眠質素亦愈差,Galván呼籲政府及家長多予以關注,以減少貧富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。

中大精神科學系教授榮潤國上月指出,本港10年前只有3成中小學生睡眠不足,現在卻增至近6成,時下約4%小學生有失眠問題,即每星期在床上長時間輾轉反側至少2至3次;踏入青春期學生的問題更嚴重,9%男生及12%女生均會失眠。

榮教授指出,長期失眠可引致多種問題包括抑鬱甚至自殘。他又表示,本地學生之所以睡得差,原因來自家長、生活習慣及文化,家長過度侷促孩子補習、孩子熱衷使用電子產品、及社會鼓吹睡得少代表勤力,皆破壞學生睡眠質素。

學生睡不足、睡不好,校方可否允許遲些上課?中大一項2014年的研究報告,指出睡眠質素與時間成正比,建議延遲15分鐘開課、改為8時半上堂。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去年一份報告更預測,若全國所有學校延遲上課時間至8點半,可藉提高學習成績、降低癡肥、抑鬱、自殺等,每年可為美國經濟帶來93億美元的收益。

本地強調學習成績,要改變校園競爭文化並非易事,但美國麻省各大高中、例如距離麻省理工及哈佛大學約10英里的列剋星頓中學,競爭文化一樣激烈,但去年有學生因不堪壓力自殺後,校方推出一系列措施改變校園文化,包括移除班上排名制度、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識及瑜伽課程等,幫助放鬆。

多項研究指出,房間黑暗及清靜等,是保障睡眠質素的重要因素;港人居住空間狹窄、窗外亦可能充斥噪音及強光,但小事如選購合適床上用品之外,亦有其他小措施可以改善睡眠(見表),例如英國衛生部建議,可讓孩子培養睡前固定行徑如閱讀,幫助在心理上進入睡眠狀態。

港童睡得差,令他們心理及身體容易有恙,當局既需對症下藥,正視學習壓力及競爭過大等問題,但家長亦可從小事着手,改善情況。

改善睡眠小措施

  • 睡覺穿襪子:瑞士巴塞爾大學研究發現,保持手腳溫暖,可擴張皮層血管,使體溫從身體核心擴散至末端,從而降低體溫,睡得更酣
  • 逆反心理: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,拼命說服自己保持清醒,因人有逆反心理,愈想迫自己睡着愈難入睡
  • 睡房黑暗:英國衛生部表示,家長應將孩子睡房設為手機禁區,以免屏幕藍光干擾生理時鐘;亦應安裝較厚的窗簾,阻擋窗外光

撰文 : 沈帥青